WFU

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

牙齒健康,八十歲也面露春光

作者:陳畊仲


感謝台南知名「鳳梨阿嬤」友情演出


當你82歲的時候,你希望像鳳梨阿嬤一樣,有一口漂亮的牙齒,想吃什麼就吃什麼;還是戴著活動假牙,想吃什麼還要看運氣?

國家補助老人裝假牙,政策適不適當?錢花得值不值得?



一樣先說結論:


柯文哲說過:「醫療的目的,應該是促進健康,而不是治療疾病」
引申來說:「國家的衛生政策,應該積極增進國民健康,不是消極治療疾病」


裝置假牙補助計畫


高雄市自民國88年起,開始了所謂「補助老人裝置假牙」的計畫,實施之後,號稱民眾滿意度超高(新聞:這裡)。

對於政客來說,可以討好選民的政策怎麼可以落於人後,於是乎各縣市不管有沒有錢,作正事就喊窮出國考察很闊氣,一窩蜂的的跟進這個花錢就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政策(新聞:這裡這裡這裡)。


滿意「免費」?還是「好用」?


雖然以專業的角度(專業研究:這裡這裡,好像和政府的民調差很多??)而言,所謂「活動假牙」,可以有這麼高的滿意度,實在是另一項台灣之光,超英趕美的成就。

到底民眾滿意的是「免費」?還是「好用」?或許從這則新聞「老人假牙,夜間急診,怨聲連連」可稍見端倪,但是沒有確實的統計資料,筆者也不敢妄下定論。


補助預算年年提高


政客吃到了甜頭,在民眾的要求之下,補助預算年年提高,甚至現任台中市長還喊出高達5.5億的補助金額。到底這樣的醫療衛生政策方向正不正確?這些錢這樣花,值不值得?

我們來看看鄰居日本,對於口腔衛生政策,是怎樣的規劃?


牙齒也有80/20法則?


日本是個高齡化社會,早在約20年前,他們發現超過80歲的老年人,大約一半都沒有牙齒,就算有,平均也大概4-5顆左右。而世界衛生組織在1982年提出,要維持健康,至少要有20顆牙齒。

所以這些老人如果沒有牙齒,對於健康的維持是不利的,而不健康的老人,對於國家的社會福利及醫療資源支出是一筆不小的負擔。

日本政府並沒有短視近利,一直把錢花在治療這些老人的疾病,而是有遠見的喊出了「80/20」的口號,口腔衛生政策的目標,就是要讓超過80歲的老人,也可以至少有20顆的真牙。


成果卓著


所以到底只是打打嘴砲,還是真有成果?昨天的新聞:「日本小學生乖乖刷牙 學童蛀牙情況大幅改善 牙醫系考慮減招」。重點如下:

1. 12歲學童平均蛀牙,從1989年每人4.30顆,到2013年急速下降為1.05顆。
2. 1989年時超過9成的12歲學童都有蛀牙,2013年只剩下不到5成的人有蛀牙


圖片來源:風傳媒


而當初的目標,根據康健雜誌今年七月的報導,至2011年,日本80歲以上長者,已超過四成擁有20顆真牙。


促進健康,不是治療疾病


國家的政策,是要引導國民擁有健康,而不是亡羊補牢,消極的治療疾病。

以年年大流行的登革熱為例,如果要花錢,是要花在「孳清噴藥」,減少疾病的發生;還是補助登革熱病患醫療費用,減輕民眾的負擔?

假牙補助,或許有其需要,還是應適可而止,合理分配預算比例,而不是無限制的追加預算,以短期討好民眾為首要目標,而忽略了長期的國民健康促進。

國家的政策,重點要放在假牙補助?還是預防口腔疾病,加強口衛觀念?
讓未來的老人,連假牙都不需要!
這樣不是更好嗎?


筆者至大阪環球影城所拍攝,大部分日本人,都很有自信的露出牙齒,展現陽光笑容


您希望,可以大方的露齒亮笑,還是掩面微笑?

當你82歲的時候,你希望像鳳梨阿嬤一樣,有一口漂亮的牙齒?還是一副免費的假牙?